让IPO投价报告真正为市场认可 监管须解决三大问题

时间:2025-07-05 19:33:17 来源:孤舟独桨网

日前,投价题中证协组织起草了《证券公司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执业行为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(下称《规范》),报告并向行业内公开征求意见。真正个人以为,为市此次中证协出台《规范》值得肯定,可监也是管须非常有必要的。但要让IPO投价报告真正有价值,解决市场监管须有效跟上。大问

投价报告是投价题投、融资领域确定项目投资与否的报告重要依据,个中的真正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每年券商研究部门会发布数量不菲的为市投价报告,或针对行业,可监或针对上市公司,管须或针对IPO企业。解决可以说,投价报告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。

《规范》对承销团成员撰写投价报告、分析师跨墙管理、分析师与投行部门交流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,且明确了八类禁止行为,以防止相关利益方对分析师施加压力。不过,《规范》能否达到预期中的效果,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

中证协剑指新股IPO投价报告,实属罕见。事实上,此前发布的《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》,就已经对券商研报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。此次中证协将IPO投价报告“单列”出来,并提出相关要求,也从侧面说明目前的投价报告存在某些问题。

综合来看,IPO投价报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。比如执业分析师独立性缺失的问题。证券分析师撰写的IPO投价报告,本应遵循独立、客观、公平、审慎的原则,如此才能体现出投价报告的真正价值。但是,新股IPO是一个“系统工程”,涉及到发行人、券商投行、发行与承销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。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,存在发行人、券商投行等对证券分析师施压的现象,这也往往导致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投价报告时丧失了独立性,也导致投价报告的价值被打折。

再如券商内部防火墙的问题。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、运行规范的券商,其研究、自营、投行、经纪、资产管理等部门之间往往建立有“防火墙”。各部门独立运作,互不影响,也互不干涉,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。但内部“防火墙”是否真的固若金汤呢?从现实案例看,并非如此。如此,相关券商研究人员撰写投价报告时,就有可能受到其他部门的施压或影响,进而让投价报告“变质”。

此外,券商研究部门撰写的IPO投价报告是否有价值,还与研究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有关。可以说,职业胜任能力不足,对投价报告的影响同样巨大。比如投价报告在预测发行人业绩时,常常会出现偏离度较大的情况,个中虽然或与发行人、投行等施加影响有关,某些时候也与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、专业能力不足密切相关。

投价报告涉及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问题,涉及到券商投行、发行人,甚至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,因此绝不可等闲视之。让IPO投价报告变得真正有价值,首先需要提升券商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与专业能力,这也是撰写一篇高质量投价报告的基础。丧失了这一点,有价值的投价报告将成空中楼阁。

其次,完善券商行业“防火墙”制度,让“防火墙”发挥出真正的作用,这一点同样重要。证券分析师撰写投价报告时缺乏独立性,某些时候也与“防火墙”制度形同虚设相关联。完善“防火墙”制度,也是撰写真实、客观的投价报告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。

而且,对于违反《规范》、《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》、《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》的相关行为以及违反行业道德标准,通过投价报告实施利益输送的行为,要坚决说“不”。对于违规者,应从严监管。该处罚的处罚,该撤销从业资格的撤销从业资格。

作者/曹中铭

推荐内容